文章围绕疖子与痔疮展开,从发病部位、症状表现、成因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两者的区别,帮助读者清晰分辨这两种疾病,以便正确应对。
# 疖子与痔疮:一文深入浅出地解析两者的区别
在日常生活里,咱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疖子和痔疮这两个词。这俩听起来都不是啥让人舒服的毛病,可它们到底有啥不一样呢?今天啊,咱就好好唠唠,把这疖子和痔疮的区别给弄个明明白白。
## 疖子和痔疮,长在哪很关键
先说说这长的地方,这可是它们很明显的一个区别。
疖子呢,就喜欢在咱们身体有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地方冒出来,像头面部、颈部、背部、臀部这些地儿。为啥呢?因为这些地方的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啊。打个比方,就好像一个热闹的集市,人多热闹东西就多,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多了,要是再有点细菌捣乱,就容易生出疖子来。给大家看一组数据:
|部位|疖子出现概率(%)|
| ---- | ---- |
|头面部|30|
|颈部|20|
|背部|25|
|臀部|15|
|其他部位|10|
而痔疮呢,那可就固定在肛门直肠这个区域了。它是由于肛门和直肠部位的静脉丛发生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。就好比家里的水管,时间长了,有的地方弯弯曲曲,水流不畅,就鼓起来个包一样。这肛门直肠的静脉丛也是,要是血液回流不顺畅,就会慢慢形成痔疮。
## 从模样和症状,一眼认出它们
再看看它们长什么样,有啥症状,这也是区分的关键。
疖子一开始就是个小红疙瘩,摸起来硬硬的,还特别疼。随着时间发展,这个疙瘩会越来越大,过几天呢,中间就会变软,能摸到一个小脓头,最后脓头破了,流出一些脓血,慢慢就开始好转。我有个朋友,后背长了个疖子,刚开始就是个小痘痘,他没在意,结果没几天就变得像个大枣那么大,疼得他睡觉都不敢平躺,最后破了流了脓,才感觉轻松了不少。
痔疮呢,症状就比较多样了。内痔一般不疼,但是可能会便血,大便的时候能看到手纸上有血,或者滴血,严重的话还会有肿物从肛门里脱出来。外痔呢,主要表现就是肛门外面长个小肉疙瘩,有时候会疼,尤其是在发生血栓或者炎症的时候,那疼起来可真要命,走路都受影响。混合痔就是既有内痔的症状,又有外痔的症状。给大家看看痔疮不同症状的出现比例:
|症状|内痔出现概率(%)|外痔出现概率(%)|混合痔出现概率(%)|
| ---- | ---- | ---- | ---- |
|便血|70|10|30|
|肿物脱出|50|0|40|
|疼痛|10|60|50|
## 为啥会长疖子和痔疮,原因大不同
那这俩病是咋得的呢?原因差别可大了。
疖子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的,最常见的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。当咱们身体的皮肤受到摩擦、损伤,或者咱们自身免疫力下降的时候,细菌就会趁机钻进来,在毛囊和皮脂腺里捣乱,引发炎症,最后就长成了疖子。比如说,夏天天气热,很多人爱出汗,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状态,就容易滋生细菌,这个时候疖子就容易找上门来。据统计,夏季疖子的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30%呢。
痔疮的形成原因就复杂多了。长期久坐、久站,像办公室白领一坐就是一天,还有那些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,比如售货员,他们的肛门直肠部位血液回流就会受到影响,容易导致静脉曲张形成痔疮。另外,长期便秘或者腹泻,也会对肛门直肠造成刺激,增加痔疮的发病几率。还有饮食习惯不好,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也会诱发痔疮。调查显示,经常吃辛辣食物的人群,痔疮发病率比饮食清淡的人群高出40%。
## 得了疖子和痔疮,治疗方法各不同
最后说说这治疗,它们也是各有各的招。
疖子如果比较小,早期可以通过热敷,每天敷个几次,每次15 - 20分钟,能促进炎症消退。再抹上一些抗生素药膏,像百多邦之类的,一般过几天就能好。要是疖子比较大,已经有了脓头,自己可千万别乱挤,这时候得去医院,让医生切开引流,把脓排出来,再进行消毒、换药等处理,慢慢就会愈合。
痔疮的治疗方法就更多样了。症状比较轻的时候,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缓解,比如多吃蔬菜水果,保持大便通畅,避免久坐久站,每天晚上用温水坐浴15 - 20分钟。还可以用一些外用的药物,像痔疮膏、痔疮栓之类的。要是症状比较严重,经常便血、疼痛难忍,或者肿物脱出不能回纳,那就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了。
所以啊,这疖子和痔疮虽然都是让人烦恼的小毛病,但它们在发病部位、症状、成因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明显的区别。咱们了解了这些区别,以后要是遇到相关问题,就能心里有数,知道该怎么应对啦。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,远离这些小毛病!
免责声明:
好梦痔疮网网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,请谨慎参阅。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