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52年,原名北京市第二疗养院;1956年迁至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东街3号,1959年改名为北京市永定路医院;1989年纳入全国第一批中西医结合医院,更名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;2007年成为美国加洲传统医学院临床实习基地;2011年开启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;2016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;2017年获批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;2018年成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学临床实践基地,2021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。历经70年的历史积淀,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保健、康复为一体,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。是海淀区中西医结合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和指导中心、海淀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、海淀区中西医结合专科医联体核心医院,在海淀区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
医院地处长安街沿线,海淀区西南角,医院总占地面积28亩,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,编制床位600张,现开放床位444张,临床科室23个,医技科室11个。现有职工834人,专业技术人员729人,其中高级职称95人,中级职称244人,博士43人,硕士178人。配备有西门子1.5T核磁共振仪、飞利浦128排高端CT、GE和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(DSA)各1台,西门子16排CT、岛津、瑞珂DR各1台,岛津数字胃肠机1台,西门子、飞利浦、东芝系列彩超,贝克曼5821、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,胃镜、肠镜、腹腔镜、宫腔镜、血液透析机等设备,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肾内科;北京市中医局重点专科脑病科、针灸科、妇产科、护理专科;北京市重点学科心内科;北京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项目肾内科、脑病科;北京基层中医药学科团队基地针灸科;海淀区重点学科肾内科、脑病科、针灸科、口腔科,海淀区品牌科室脑病科。全院已开展6个层级诊疗团队、8个专病门诊和3个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,专科专病和专家门诊服务能力和就诊量不断提升,从而带动了医院整体发展并提升了综合医疗服务能力。
拥有1名首都国医名师(冯世纶),3名北京市名老中医(王少峰、王国华、冯学功),1名北京市“双百”工程指导老师(王国华),1名仲景国医导师(冯学功)。4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(刘娟、冯学功、于晓刚、任文英),4名首都优秀名中医(王国华、冯学功、李建民、于晓刚),1名首都中青年名中医(柴丽宏)。国家级优秀人才12名,市级优秀人才31名,区级学科带头人5名,区级学科骨干7名。目前建有北京市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(站)9个,共有传承人30位。
医院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基地,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(牛光良,南昌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),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(牛光良,南昌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;刘秀萍,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;任文英,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;邓海燕,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)。
医院鼓励开展科研工作,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(心血管)三级实验室。医院共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项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,北京市科委项目1项,首发基金项目24项、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32项。发表SCI文章40余篇。获国家专利40余项。
医院每年承担多项国家级及市级继续教育项目,多次成功举办肾病、经方、口腔等专业领域国际会议。医院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,以国际教学作为开展外交助院的方式之一,2007年起承担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外国留学生的针灸临床带教,共培养留学生百余名。是北京市首批“国际医疗旅游医疗服务包”建设项目单位,坚持中医药守正创新,传承精华,推进中医精粹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院将继续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针,实施中西医双轮驱动,在中医药文化蓬勃发展的新时期,力争将我院建设成为集医教研防康五位一体,领先国内、享誉国际、百姓信赖的标准化、信息化、模块化、定量化、流程化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。
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52年,原名北京市第二疗养院;1956年迁至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东街3号,1959年改名为北京市永定路医院;1989年纳入全国第一批中西医结合医院,更名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;2007年成为美国加洲传统医学院临床实习基地;2011年开启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;2016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;2017年获批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;2018年成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学临床实践基地,2021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。历经70年的历史积淀,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保健、康复为一体,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。是海淀区中西医结合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和指导中心、海淀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、海淀区中西医结合专科医联体核心医院,在海淀区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
医院地处长安街沿线,海淀区西南角,医院总占地面积28亩,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,编制床位600张,现开放床位444张,临床科室23个,医技科室11个。现有职工834人,专业技术人员729人,其中高级职称95人,中级职称244人,博士43人,硕士178人。配备有西门子1.5T核磁共振仪、飞利浦128排高端CT、GE和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(DSA)各1台,西门子16排CT、岛津、瑞珂DR各1台,岛津数字胃肠机1台,西门子、飞利浦、东芝系列彩超,贝克曼5821、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,胃镜、肠镜、腹腔镜、宫腔镜、血液透析机等设备,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肾内科;北京市中医局重点专科脑病科、针灸科、妇产科、护理专科;北京市重点学科心内科;北京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项目肾内科、脑病科;北京基层中医药学科团队基地针灸科;海淀区重点学科肾内科、脑病科、针灸科、口腔科,海淀区品牌科室脑病科。全院已开展6个层级诊疗团队、8个专病门诊和3个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,专科专病和专家门诊服务能力和就诊量不断提升,从而带动了医院整体发展并提升了综合医疗服务能力。
拥有1名首都国医名师(冯世纶),3名北京市名老中医(王少峰、王国华、冯学功),1名北京市“双百”工程指导老师(王国华),1名仲景国医导师(冯学功)。4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(刘娟、冯学功、于晓刚、任文英),4名首都优秀名中医(王国华、冯学功、李建民、于晓刚),1名首都中青年名中医(柴丽宏)。国家级优秀人才12名,市级优秀人才31名,区级学科带头人5名,区级学科骨干7名。目前建有北京市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(站)9个,共有传承人30位。
医院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基地,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(牛光良,南昌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),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(牛光良,南昌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;刘秀萍,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;任文英,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;邓海燕,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)。
医院鼓励开展科研工作,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(心血管)三级实验室。医院共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项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,北京市科委项目1项,首发基金项目24项、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32项。发表SCI文章40余篇。获国家专利40余项。
医院每年承担多项国家级及市级继续教育项目,多次成功举办肾病、经方、口腔等专业领域国际会议。医院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,以国际教学作为开展外交助院的方式之一,2007年起承担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外国留学生的针灸临床带教,共培养留学生百余名。是北京市首批“国际医疗旅游医疗服务包”建设项目单位,坚持中医药守正创新,传承精华,推进中医精粹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院将继续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针,实施中西医双轮驱动,在中医药文化蓬勃发展的新时期,力争将我院建设成为集医教研防康五位一体,领先国内、享誉国际、百姓信赖的标准化、信息化、模块化、定量化、流程化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。